京东方和面板行业扫盲来源:welcometo回电话 最近两周花了不少时间学习了京东方的基本面,翻看了京东方大V们以前的帖子,自己也查了些资料。今天把零散的内容整理了一下,做个分享,希望能让新手们不用查资料就能快速的了解京东方和面板行业格局。 先备注下:1、文中的观点大多是别人的,我只是表示认同。是观点就有主观性,这点大家自行判断。2、文中的有些数据可能不准确。这些大多是以前京东方的数据,主要用来帮助我理解京东方和行业的过去,不用细究了,未来的数据才是最重要的。 京东方的产品有哪些? 1、面板(或屏)。主要包括:TV屏( LCD为主)、IT屏(LCD为主)、手机屏(LCD和OLED都很多)、车载屏(LCD为主)。 2、其他。主要包括物联网和医院,由于这两项业务短期不太可能规模贡献利润,我们暂时不需关注。 备注:IT屏包含:显示器(台式电脑的显示器)、笔记本、平板。 几个常见的缩写:TV=电视、TPC=平板、NB=笔电、MNT=显示器、Mobile=手机。 京东方的营收占比情况? 1、面板营收(97%)。 --按LCD/OLED/MiniLED分类:LCD(85%, 21H1)、 OLED (14%,21H1)、 MINILED(0.3%, 21H1)。 --按TV/IT/Mobile分类:TV 25%、 IT 45%、Mobile和其他30%。 2、其他营收( 3%)。 京东方的竞争对手有哪些? 三星(韩国)、IG(韩国)、友达(台湾)、群创(台湾)、TCL(大陆)、惠科(大陆)、深天马(大陆)、维信诺(大陆)、彩虹(大陆)。 三星和LG: 第一梯队:三星。技术和市场都是第一,京东方追赶对象。 第二梯队:LG和京东方。在LCD领域,LG不如京东方;在OLED,LG 强于京东方。 备注:LG 的业务构成:21Q4:TV28%,IT42%,手机 30%。LG的柔性屏比较困难,因为只有苹果一个客户。另外LG也是苹果显示器的主供应商。 第三梯队:TCL(进取的老二)。 TCL 主要产能是 LCD,只有一条 OLED产线,过于依赖 TV面板。 OLED 依靠三星,TCL柔性屏是三星类钻排列授权,三星的显示芯片等,所以它受制于三星。也没有再投 OLED 产线,改投 LCD IT。 TCL主攻适用于大屏的MINILED。 第四梯队:HKC惠科(求生欲强的小弟,以后面临的是生存问题)。 主要做 LCD TV和LCD IT产品, 产品以小尺寸 LCD 为主。2021H1 惠科的LCD TV 占19%份额,排名老三。IT产品也不如TCL。是个二线LCD 厂商,没有能力挑战 京东方和 TCL。 第四梯队:群创和友达(竞争力持续下滑,但短期死不了)。 台企竞争力从守势下滑到退势,缓慢衰退,出局或许是它们最终的结局。 主要是做 LCD TV 和LCD IT,出货跟惠科差不多,它们的市场份额慢慢的被京东方和 TCL蚕食。 第五梯队:维信诺和深天马(活下来很难)。 维信诺:基本上只做做 OLED 小屏。有一些专利但没钱,受困于规模,现在在合肥市政府的牵线下跟京东方合作、专利互换。由于产线资金投入巨大,基本上年年亏损,靠政府补贴活着。 深天马:跟维信诺业务差不多,都是中小尺寸面板(手机+IT),亮点是车载屏做的不错。深天马有1条 OLED硬屏,1 OLED柔性屏产线,9条LCD线。 第六梯队:彩虹(汪定被淘汰)。 产品线单一,LCD TV占90%以上,无IT产品。看点是有玻璃基板业务,这块是龙头。地区结构:彩虹海外业务80%,京东方55%,TCL35%。 面板行业小玩家的死循环:它们的规模小、技术和成本落后大玩家,没有规模就没有成本优势,就赚不到钱,没钱就无法投入技术研发,技术落后让市场份额更少,恶性循环,最终被市场淘汰。 LCD TV行业的概况: 2021年LCD TV,京东方 25%(第一),华星光电 18%(第二),群创 11%,惠科 10%,友达10%。 为什么LCD TV面板未来仍然是强周期行业? 这是由TV“标准化”特性决定。电视面板是标准化的东西,比如32吋LCD,大家按照一定的规格造出来的几乎是完全一样的。这样的大路货,价格高时大家扩大产能拼命生产,供应增加就会把价格打下去;接下来价格太低亏钱就大家再降低产能,供应减少,慢慢的价格又上来了。周而复始,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它还是卷。 京东方的LCD业务: LCD TV 对京东方影响很小,地方国资占了很大股份,TV利润占比只占归母的TV业务10%左右。TV线:合肥 B9的京东方占8%,武汉 B17的占47%,成都B19占35%,持有股权较少,亏也亏的少。 打个比方,假如LCD TV业务一年总共赚100块钱,由于股份少原因京东方只能分30块钱,地方政府分了70块;亏100块时候,京东方亏30块,地方政府亏70块。 LCD IT行业慨况: 为什么LCD IT面板是一个弱周期行业? 这是由IT“定制化”特性决定。跟标准化的TV面板不同,IT 面板往往是需要客户定制,比如功耗、屏幕薄厚、尺寸、分辨率、边框大小、刷新率,需求类型(办公、游戏、编程、视频剪辑等),每批货的要求都不同,不能混用,所以IT面板的毛利高、价格稳定。 一般的程序是厂家对京东方提具体产品要求,京东方给报价,一旦达成供货协议,价格会长期保持稳定。 为易于理解,我们假如TV面板的毛利率大概0%-30%(大幅波动),IT的毛利率大概会是20%-30%(小幅波动)。 但TV价格波动会对 IT 产生影响。一般 TV 降价后 3个月左右传导到IT,原因可能: TV的产能过剩 >TV价格大幅下跌 >部分厂商把TV产线改造成标准化IT产品 >定制IT产品降价(为缩小与标准化IT产品的价差)。 京东方的LCD IT业务: 全球IT市场,京东方 占 30%份额;高端 IT市场京东方也占全球 30%分额。 IT 营收:笔记本和台式占 30%,平板占 45%。在过去 15年,京东方投资了10条 LCD生产线,总额2580亿。 京东方的IT业务一直很赚钱,在19年行业巨亏时候京东方 IT 依然赚了几十亿。京东万的高端IT占自己总IT产品比例超过50%。 超额利润主要来自高端产品,不是走量产品。比如超市利润主要来自高端白酒,而不是打折的白菜。 OLED行业概况: OLED分为柔性 OLED 和硬屏 OLED。硬屏 OLED由于最近几年产能疯狂扩产,硬屏 OLED 除了三星其他家都不赚钱。柔性 OLED利润高,市场大,竞争小,在手机屏幕领城即将迎来爆发。 OLED不适合大屏,只适合小屏比如手机。大屏上MINILED比OLED更有优势。 2021全球 OLED的市场份额:三星72%,京东方 9%,L.G7%,维信诺 5%。 (国内市场2020 OLED的市场份额:京东方 45%。微信诺 15%,天马15%,和辉光电 11%,华星光电 7%)。 OLED会不会卷?可能性很小,主要是投资太高,大部分人玩不起。 每一片OLED屏都是定制的。OLED的技术能力跟价格一样重要,手机厂家不会只看价格,就是说你家的价格低客户也不一定用你的。 LTPS是高端的柔性 OLED,苹果的旗舰机才使用。这种工艺非常复杂,这让三星和LG的产能下降,给了京东方机会。 京东方的OLED业务: 京东方有3条柔性OLED产线(无硬屏 OLED),每条大概 465亿,总投资1400亿。OLED成都特股 100%,OLED绵阳持股 90%,OLED重庆持股 38%。 竞争对手是三星和LG(技术能力只有三星 LG和 京东方 第一梯度);柔性屏和三星有才差距,手机厂商倾向于旗舰机用三星、中端机用京东方。国内 OLED柔性屏京东方是大玩家,其他都是小玩家,吃京东方剩下的份额。 东方柔性OLED出货量=TCL+维信诺+天马。京东方 在柔性屏的优势比较大。 2021年出货 0.6亿片,2022年预计出货 1亿片,利润大概盈亏平衡。 京东方有3条 OLED 产线,每条的极限产能6500-7000W,三条极限2 亿左右。 OLED笔记本:2021 年 500万片,三星85%,LG10%,京东方 6%。 京东方供货苹果OLED屏的意义: 苹果对品质要求高。能供货苹果,表明已经达到苹果苛刻的技术要求,满足国内厂商要求更不在话下。 供货苹果过程是先亏后赚:先小批量供货,一般供货越少成本越高。开始砸钱搞研发、亏钱供应屏给苹果,然后扩大份额亏损减少,再到盈亏平衡,最后开始赚钱。现在来看,其他厂商现在是没有能力打入苹果供应链,一是承担不起亏损,二是技术能力达不到苹果要求。 MINILED业务: MINILED是一种新的背光技术,miniled 的性能和 oled差不多。 MINILED需要 LCD面板,跟 LCD区别就是背光 LED 数量和大小。技术升级线路:LCD >MINILED> MICROLED。 MINILED不影响 LCD出货,不会让 LCD市场萎缩,不代替 LCD,只会提升LCD的价值。 TCL是 MINILED技术的领先者。 Miniled还有直显产品成本太高,短期不具备研究价值。 车载屏业务: 车载屏的市场空间小,最高销量跟平板差不多吧,占总面积5%. 车载整体看,天马好于京东方。车载大屏,京东方好于天马。 京东方的融资: 过去 10 年投资了2000+亿,但现金流只有 1000+亿。21年预期开始反转,投资越来越少,现金流越来越多。 OLED 现在产能很大,几年内不需要再融资。 如果以后每年还能赚 150-500 亿,京东方还需要从市场做大额融资吗。 京东方的估值: 16-20年,业绩 15-75亿波动。如果 21-25年,150-500亿波动。该怎么估值? 赚业绩的钱还是估值的钱? 如果是弱周期,就可以按PE来估值。赚估值的钱。如果业绩再螺旋式上升,就可以估值和业绩双击了。 如果是强周期,21-25年业绩的谷值和峰值也比16-20年增长了5倍以上,不按PE估值,那也能赚业绩的钱。 不管怎么算,现在的都是低估的。 其他面板基础知识: 1、移动率:大概是说产线机器开工效率,移动率拉满成本才最低。良品率:应该是产品达到客户要求的比例。 2、转固:在新建厂房、新设备开始运行后,这些就成为你的固定资产了,就是转固。 4、少数股东权益:比如京东方总投资额300亿,合肥市政府投 100亿,赚了钱之后,合肥市政府分走相应的利润,这个合肥分的利润就是少数股东权益。 5、商务显示:政府、地铁等地方用的显示屏。 6、基板和面板的关系:1 片面板由2块基板合成,类似于一个汉堡需要两块面包。 7、每月5号和 20号公布TV面板的价格。IT的报价单里没有高端IT报价,都只是标准化低端报价,所以报价不一定反映实际情况。 8、折旧:京东方 和 TCL 都是7年折旧(实际可以使用15年)。天马10年折旧。加速折旧可以隐藏资产,折旧后的产线仍然贡献营收和现金流。 9、折叠屏太贵,能吸引手游爱好者。良率跟柔性屏差不多。折叠屏可能被AR/VR颜覆,屏幕尺寸变成虚拟的,比如投影之类。 10、10.5 代线优势:切割大屏效率高、不稳率控制强,是智能型一智慧型工厂(主要是自动化程度高,人力需要的少)。 11、按排列方式,面板分为: VA 屏:最适合电视,现在IT也用,产能最大、价格最低。 TW屏:响应快,最适合台式机和笔记本的电竞屏。 IPS屏:最适合图片和视频处理。 按TFT技术,面板分为: ASI(ASI-LCD) 和ASI-OLED)是主流,技术成熟、价格也低。 LTPS(LTPS-LCD 和LTPS-OLED)工艺复杂,成本高,主要用于高端小尺寸屏幕。 12、标准化高低划分:标准化TV>标准化显示器>定制显示器>标准化笔记 本>定制笔记本>手机(全部定制)。 13、激光投影电视只是一个很小的细分市场。 声明:本公众号或网站转载文章仅为分享、传达不同观点,除发布的文章无法追溯到作者并获得授权外,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。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改。谢谢!(联系电话:010 5715 0600)。
文章分类:
首页发布
|